《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》是清代画家石涛创作的一套纸本设色画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石涛,生卒年份:1642年1708年,籍贯:广西桂林人(一说广西全州人),祖籍安徽凤阳。身份:清初画家,原姓朱,名若极,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,朱亨嘉之子。与弘仁、髡残、朱耷合称“清初四僧”。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,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、革新者,艺术理论家。他著有《画语录》十八章,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《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》,纸本设色,规格:每开纵27厘米,横21.3厘米,共十二开。根据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句创作,体现了石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高尚情操的仰慕。
通过描绘回归自然、淡于荣禄、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士陶渊明,来表现石涛自己美好的理想。
每一开都选取了陶渊明的经典诗句为主题,如《饮酒》、《归田园居》、《和郭主簿》、《责子》、《乞食》、《拟古》等,通过形象化的水墨画,展现了陶渊明诗中的隐逸思想和田园生活。
石涛在创作上突破了以往常用的取景构图方式,如石壁险峰、奇峦怪石等,转而以更加细腻和柔和的笔触描绘田园风光。树木、远山多用色、墨积染法,细笔多画人物、柳枝、芦草,粗笔多勾山石、树木,刚柔并用。
画面充满了田园趣味,构图多为丛林、茅舍、小山、孤松、岸柳、平溪、水村人家等。细微处勾皴点染,慎密严谨,敢于突破前人的陈法,如用赭色代皴擦山石,用石绿作米点等。
代表作品有:第二开《悠然见南山》画中篱笆院中菊花盛开,一高士手持菊花观赏,悠然之态可见。此图结构精巧,人物用笔细密。远山以墨笔烘染,山腰云雾密布,不见山脚,以此表现烟云飘渺的动态和气势。第六开《遥遥望白云 怀古一何深》描绘一位着布衣宽袍的老者临溪而立。老者远望青山,脚下溪水流淌。面对满目凄凉、空无一人的山水,主人公似思绪万千,发思古之幽情。构图采用一水两岸的自然分疆法,画面上只见弥漫的云山、层山断处的房舍和半露的松林而不见山脚,山顶则似露非露地隐现。
《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》不仅是石涛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,也是清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。它为我们研究清代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作品通过描绘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田园风光,传达了一种隐逸、自娱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思想的生动体现,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